"

金刚利菩萨

"

金刚利,梵名 Vajra-tīkṣṇa,西藏名 Rdo-rje-ral-gri。又称金刚受持菩萨。别名摩诃衍菩萨、摩诃器杖菩萨、文殊师利萨、金刚藏菩萨,金刚甚深菩萨、金刚觉菩萨。西方无量寿如来四亲近之一。主如来之智德,标断一切之苦,以剑为三昧耶形。秘藏记末曰:“金色,左手华上有箧,右手持利剑,由结金刚藏剑故,彼能断一切苦。

金刚利菩萨——西方无量寿如来四亲近之一

金刚利菩萨——西方无量寿如来四亲近之一

金刚利菩萨简介

次言一切如来妙圆觉心,是本来成就,就说不到菩提涅盘,成佛不成佛,轮回非轮回矣,然以声闻境界,未入亲证,法见未除,落于断灭,尚不明此旨,何况众生劣见,以小如萤火之有思维我见心,测度大如须弥之圆觉境耶,故以轮回心生轮回见,入如来大寂灭海,终不能至。再次佛说此有思维心,都是六尘妄想缘气,非实心体,要用虚妄心,冀有所成就,正同空华求结空果,辗转成妄,徒增巧见,决不能成就圆觉方便也。再次说到本题决定办法,谓妄见分别,终无实益,只有先断无始轮回根本,即是以智破妄,明心见性,亲证圆觉,即无退转,若以分别心,立此三惑,即属邪见,非为正问,总之此惑,即修后之所知障。

金刚利菩萨说法

此分正破所知障,以未明金刚藏本体,每起种种妄虑,粗者我见,细者法见,近世人未证圆觉,妄评是非,考据比量,自增我慢,即是此病,盖于将明未明之时,白雪之白,与白鸟之白,似同实异,最易淆乱,此修行中一大关键,不可不知,今当先知本来,再求深入,故偈云,若能了此心,然后求圆觉,无非除所知障耳。此分内疑悔二字,应注意,疑因修而起,悔因疑而生,皆不定之法,极言其惑也,凡修至中途,忽起所知,由自己知见不正而起疑,又无善知识为之决定而生悔,非求佛开示秘密,不能破此迷闷,故曰无遮大悲。

金刚利菩萨说法

佛正答时,不先破其三惑,只说轮回之根在于何处,即尔自生疑悔之根也,以颠倒妄心,未出轮回,用糊涂眼,辨于圆觉,是自心取自心,非幻而亦幻,反使圆觉性亦随之而糊涂流转,如云与月,舟与岸,谁动谁止,转难分别,其终不能出此轮回也矣,此破其疑悔之根也。中段文最重要,只说本来不有,只是无明为因,幻想为果,文内如空本无华,非起灭故,金非销有,金性不坏等句,显如来圆觉,本来成就,无杂无坏,有何菩提涅盘轮回非轮回诸妄见耶?但二乘断见,凡夫常见,如何能测,正同萤火烧须弥,空华求空果矣。

金刚利菩萨说法

次说不应辗转妄想,徒增巧见,成为邪问,只有先断无始无明,则三惑不破自破,此遮说法也,惟钝根人未必能了,当代答曰,众生本来成佛,是言其体,无明是幻垢,体本不坏,垢则不无,体不因垢而坏,明则依旧,以本来不动故,此圣凡之别也。此经但说平等本际,就根本说,故一切众生皆是佛,非关无明之有无也,至于佛,则金已出矿,不重为矿,断不致再起无明,尔今所问,是以有思维心,妄测如来境界,故非正问,此表说法也。

...查看更多
关于金刚利菩萨的记载

金刚利,梵名 Vajra-tīkṣṇa,音译?日罗底乞洒拏。西藏名 Rdo-rje-ral-gri。又称金刚受持菩萨。别名摩诃衍菩萨、摩诃器杖菩萨、文殊师利萨、金刚藏菩萨,金刚甚深菩萨、金刚觉菩萨。密教金刚界三十七尊之一,十六大菩萨之一,西方无量寿如来四亲近之一。位居金刚界曼荼罗西方月轮中无量寿如来之右方。由此尊之加持,能以般若波罗蜜之剑,断自他无量杂染结使诸苦。密号般若金刚、除罪金刚。

十二圆觉菩萨:金刚藏菩萨(金刚利菩萨)

此尊之种子、形像等,於金刚界曼荼罗各会中不同,於成身会,种子为刂(dhaṃ),为大空法界智之义;三昧耶形为利剑;形像为身呈金色,左手持花,花上有箧,右手持利剑;真言为「唵 ?日罗 底乞瑟拏 淡」。於三昧耶会,种子为(da),为不取不舍中道妙慧之义;真言为「耨佉 砌那」。

十二圆觉菩萨:金刚藏菩萨(金刚利菩萨)

於供养会,形像为两手持莲,莲上有利剑;真言为「唵 萨?怛他孽多 况罗枳惹 波罗蜜多 避 涅贺? 萨都萨都努弭 摩诃具沙努霓 淡」。此菩萨为无量寿如来下转摄取之身,表徵以智慧之利剑给与众生之德。身为金色,示佛智成满之相,左手之梵箧,示定中存佛智;右手之利剑,示佛智猛利、断惑除障。

十二圆觉菩萨:金刚藏菩萨(金刚利菩萨)

此菩萨于大日经卷一具缘品、诸佛境界摄真实经卷上及无量寿供养仪轨中,皆名为金刚萨埵;于文殊宝藏陀罗尼经中,则指文殊菩萨;于理趣释卷下,指虚空藏;于略出念诵经卷三,为金刚宝、金刚利之异名;于三卷本教王经卷二,称为金刚宝。又据陀罗尼集经卷七载,金刚藏为金刚萨埵之化身。

...查看更多
金刚利菩萨的介绍

文殊建立道场于五台山,摄化有缘人。同时深入民间,示同凡人,随机说法,普度众生。如佛教中著名的寒山大士,就是文殊菩萨应世。寒山示现生于贫苦之家,自小父母双亡。其兄不仁,饱受饥渴之苦,为求知谋生,辗转流浪,其诗云:‘出生三十年,常游千万里。’可知其流浪生活多苦,后到天台山出家,隐居于寒岩,甚感满足。但为求饮食,常到国清寺,找老友拾得。

金刚利菩萨传记

当时拾得在寺内当行堂职,将残余饭菜,收贮竹筒,赠给寒山子。寒山子生平行为,迥异常人,特别其所吟诗,深具佛法妙理,都是醒世警言。所以虚云老和尚说:‘法身清净若琉璃,肉眼看来那得知,欲识其中玄妙处,细读寒山百首诗。’还有中国宋朝时代,有戒阇黎者,亦文殊菩萨的化身。

金刚利菩萨传记

宋朝台州临海县,有一长者名娄原祐,乐善好施,其父官拜少卿,亦仁慈爱物。其夫人张氏,夜梦月光入怀,后怀孕生子,取名顿吉。顿吉出世即言:‘善哉父母,生我劬劳,长度群生,为世沃焦。’父母闻言大惊,既忧且喜。有一天,小儿忽请其母,准备七人斋饭,果然不久,七个和尚共来。其父原祐合掌问:‘大德何来?’其中一人答道:‘我等从南印度来,闻居士生奇子,特来相贺。’饭后,抱儿相见,僧对儿言:‘仁者有情之轨,切莫被他蒙过,须要惺惺。’儿乃抚掌而笑,僧去后,小儿对父母言:‘刚才七人,都是佛菩萨化现人间。’

金刚利菩萨传记

顿吉五岁时,自称六和大师。十五岁辞别父母去出家,在杭州道上,遇见慧光和尚,说明出家意愿。老和尚介绍彼去飞来峰,见波利多尊者,尊者问:‘子从何来?’答:‘从缘来。’问:‘是何姓? ’答:‘是佛性。’问:‘子身尚俗,安识佛性?’答︰‘我身虽俗,因俗证真,真俗圆融,洞然无二,无二之性,即是佛性。’波利多尊者,异其根利,为之落发出家,授具足戒,名之为‘善戒。’自此善戒,云游四方,广度众生。但行为怪诞,异于常人。知人所不知,能人所不能。

...查看更多
金刚利菩萨的形象

文殊建立道场于五台山,摄化有缘人。同时深入民间,示同凡人,随机说法,普度众生。如佛教中著名的寒山大士,就是文殊菩萨应世。寒山示现生于贫苦之家,自小父母双亡。其兄不仁,饱受饥渴之苦,为求知谋生,辗转流浪,其诗云:‘出生三十年,常游千万里。’可知其流浪生活多苦,后到天台山出家,隐居于寒岩,甚感满足。但为求饮食,常到国清寺,找老友拾得。

金刚利菩萨的故事

当时拾得在寺内当行堂职,将残余饭菜,收贮竹筒,赠给寒山子。寒山子生平行为,迥异常人,特别其所吟诗,深具佛法妙理,都是醒世警言。所以虚云老和尚说:‘法身清净若琉璃,肉眼看来那得知,欲识其中玄妙处,细读寒山百首诗。’还有中国宋朝时代,有戒阇黎者,亦文殊菩萨的化身。

金刚利菩萨的故事

文殊师利菩萨慈悲为怀,欲向人们介绍“一行三昧”修持方法,故来问释迦牟尼佛,让佛祖金口亲为解释。《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下(大正藏8·731a):文殊师利言:“世尊,云何名一行三昧?”佛言:“法界一相,系缘法界,是名一行三昧。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当先闻般若波罗蜜,如说修学,然后能入一行三昧。如法界缘,不退不坏,不思议,无碍无相。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应处空闲,舍诸乱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称名字。

金刚利菩萨的故事

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何以故?念一佛功德无量无边,亦与无量诸佛功德无二,不思议佛法等无分别,皆乘一如,成最正觉,悉具无量功德、无量辩才。如是入一行三昧者,尽知恒沙诸佛、法界,无差别相。阿难所闻佛法,得念总持,辩才智慧于声闻中虽为最胜,犹住量数,则有限碍。若得一行三昧,诸经法门,一一分别,皆悉了知,决定无碍。昼夜常说,智慧辩才终不断绝。”

...查看更多
结语

金刚利菩萨密教金刚界三十七尊之一,十六大菩萨之一,西方无量寿如来四亲近之一。位居金刚界曼荼罗西方月轮中无量寿如来之右方。由此尊之加持,能以般若波罗蜜之剑,断自他无量杂染结使诸苦。密号般若金刚、除罪金刚。此尊之种子、形像等,於金刚界曼荼罗各会中不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