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学佛网
大众学佛网
慧能大师 莲池大师 达摩祖师 虚云法师 弘一法师
主页/ 普献法师/ 文章正文

意识下的潜藏

导读:佛学讲座98 :意识下的潜藏名称:佛学讲座98/ 主讲:普献法师  地点:士林公民会馆/ 日期:98 年11 月21 日  心地法门:「潜藏在意识下的思想,比摊在阳光下的更具杀伤力。」  我们人类的生理、心理,尤其是心理这个领域,因为非常抽象,却是影响我们生命的全部内涵。在佛法里面,有唯识宗特别强调如何认识自己的内在心理,从认识自己内在心理当中,来净化自己的生命,这是值得我们研究的。唯识学讲到我们...

  佛学讲座98 :意识下的潜藏

  名称:佛学讲座98/ 主讲:普献法师

  地点:士林公民会馆/ 日期:98 年11 月21 日

  心地法门:「潜藏在意识下的思想,比摊在阳光下的更具杀伤力。」

  我们人类的生理、心理,尤其是心理这个领域,因为非常抽象,却是影响我们生命的全部内涵。在佛法里面,有唯识宗特别强调如何认识自己的内在心理,从认识自己内在心理当中,来净化自己的生命,这是值得我们研究的。唯识学讲到我们的心理作用,就是说我们有思想、有行为,这些思想、行为的背后潜藏着非常大的一个宝库,这个宝库看不到,摸不着,而我们时时又把许许多多好的、坏的种子往里面贮存起来。它的过程是这样子的:

  透过我们的眼、耳、鼻、舌、身这五根,我们已经很习惯的利用这个生理五官向外去探索,探索我们触对的世界,也就是色尘、身尘、香尘、味尘、触尘。譬如我们眼能见到形形色色的世界;耳朵能听到各种不同的声音;鼻子能闻到味道;舌头能品尝甜酸苦辣;身体可以感触到许许多多的境界,像是木板很滑、衣服很柔软,这个是触觉。

  当(眼耳鼻舌身)五根触对(色声香味触)五尘时,在根、尘相接的当下,我们产生了了别、认知的作用,我们很自然的就会起一个念头:我看到什么、我吃到什么、我闻到什么味道,这就是第六意识的分别,产生了认知作用。在认知的过程当中,我们会凭着过去的经验,我们会去想象、分别、猜测,譬如说我们现在听到外面的声音,我们就会想是牛在叫呢?还是羊在叫?还是人在叫?这是猜测。

  在认知、了别、想象的过程当中,我们产生了感受——吃到好吃的,想多吃一点;看到好看的东西,收起来纪念欣赏。因为好的感受让我们产生贪爱执着的心理;如果是不合我的意,我的感受就是不舒服,看到仇人分外眼红,一肚子气。好的感受产生贪爱,不好的感受产生瞋恨,这个就是我们众生养成的习性。

  从根、尘相接,到了别、认知、想象、产生感受,我们讲了一大堆,但是从佛经来讲,只是百分之零点几秒的时间,就从认知、了别、想象、分别、到产生感受了,然后从感受当中产生贪爱执着的心理。接着就心动不如行动,这个时候好的感受让我们贪恋执着,不好的感受我们就产生瞋恨排斥,这是我们千载万年来养成的习性。这种习性非常难以察觉,而且认为是理所当然,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爱恨分明,这是我们众生相,是必然的现象。

  我们的感受不只是有好的感受产生贪爱,有坏的感受产生瞋恨,还有一种感受是不好不坏,但是感受产生了,我们没有察觉,这就叫做无明。感受来了,不知道;感受变化了,不知道;感受消灭了,也不知道;我们的心很粗,粗心大意,这个是无明。

  我们就是不断的受无明、贪爱、瞋恨这种心理,让我们的心海不得安宁,波涛万丈。

  ☆修行就是当下觉知感受

  一旦我们的六根触对了色身香味触法六尘,产生了认知、分别、想象,然后产生感受,接着贪爱、瞋恨、无明的种子就深深的隐藏在我们内心里面,现在的心理学就称为「潜意识」,佛法有一个特殊的名词,叫作「种子」。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有许许多多的种子,那个种子从哪里来的呢?从现行来的;从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触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不断的接触当中,产生了感受,然后就种下了贪爱、瞋恨、无明的种子,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所以,佛法认为我们谈修行,就是要在感受当中来切断它产生贪爱、瞋恨、无明的种子。因为我们对感受的忽略,还会起惑、造业、受苦,所以佛法的修行要点并不是说我闭着眼睛诵经、念佛就解决问题了,而是要在日常生活当中,时时往内来观察自己的感受,对感受的产生、变化、消灭这个过程如果是清清楚楚的,就不会种下贪爱、瞋恨、无明的种子。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假如说一个人到外面去把炸药瓦斯汽油搬回到床铺底下放,危险不危险?很可怕喔,因为随时都有引爆的可能。而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却是时时刻刻、随时随地不断的往外探索,从探索当中我们产生感受,被这感受左右了,又产生贪爱瞋很的种子,深深隐藏在我们生命的内心深处。这个种子一旦种下去以后,种子生现行。就像一颗种子丢在泥土里面,遇到阳光、浇点水、加上空气,它会发芽抽枝、长叶子、开花结果;这个叫种子生现行。

  现行生种子,种子生现行,我们修行困难就是我们不断的从认知的过程当中,产生贪爱瞋恨的种子,然后我们又被这些种子引发出贪爱瞋恨的行为。就是说我们每时每刻不断的把瓦斯汽油毒药炸药搬到床铺底下,然后我们睡到炸药的床上,那是非常危险。

  所以古人说:「人心惟危,道心惟微。」也就是说,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起心动念无非是业;在我们起心动念当中,我们已经种下了恶业。在我们内心深处,随时都有引爆的可能。

  举个例子来讲,在美国一个十三四岁的年轻人,那是一个模范生,有一天他跟同学吵架了,这个模范生回到家里面把他老父的枪拿到学校来,对老师、同学扫射。你会说一个模范生为什么做这种行为?因为我们每一个人的潜意识里面潜藏着许许多多的种子,贪爱、瞋恨、无明的种子,这个种子一旦引爆起来,不管你过去表现多么好,在我们还没有把种子里面的顽劣分子去除以前,随时都有引爆的可能。所以社会上有些人看起来是一个大好人,可是他一发脾气的时候失手杀人。

  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内心里面有许许多多恶劣的分子,有的时候莫名奇妙的发脾气,有的时候莫名奇妙的恶言恶语,我们明知这些行为不好,可是我们控制不了。这个就是隐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种子,它遇到境界的时候自然会现行。就像那个炸药,你丢一把火进去,马上爆炸,道理就是这样子。所以这个地方说「潜藏在意识下的思想,比摊在阳光下的更具杀伤力。」

  日常生活当中,譬如说我们看到某一个人,一见面好象很有缘,就很喜欢跟他讲话,这是在我们内心深处跟这个人过去有一面之缘,或者是他帮助过我,在我的印象当中他是一个好人,是我的恩人,所以就很自然的表现出那种友善的态度。可是有时候看到某一个人,他的长相、行为都很不错,但是一看到他就讨厌,这就涉及到我们多生多劫来所结的一种缘了,我们种下对某人恶劣的印象,那个种子一直隐藏在内心深处。

  ☆一切非命定,是自造的

  所以现实的人生当中,某人跟某人会结合在一起,某人会生这个孩子,某人会有这个孝子贤孙,有些人会为儿女花掉一切的财富、伤心流泪、或者白发送黑发,这一切一切都是我们的业力,我们的身业、口业、意业所结来的一种果。

  现象界人生的一切,当我们不了解的时候,就会认为这是有一个什么主宰着我们,创造我们。依佛法来讲,一切生命现象的背后,不是另外有一个什么主宰,其实就是我们自己。因为我们不了解,所以我们去想象有一个创造主来安排我们。依佛法来说,命自己造,福自己修,一切一切是凡走过的必有痕迹。今天我的家庭、我的事业、我的父母、我的妻子、我的儿女、我的丈夫,这一切一切不是命定的,是我自己日常生活当中,我的习性反应去招感来的,所以才说命自己造,福自己修。

  话说有一个太太自从怀孕以后,就听说怀孕的时候最重要就是要诵经念佛。中国古书上有这么讲,佛法里面也有胎教的思想,尤其是怀孕三个月内,这是最重要的时刻,妈妈不可以过劳,不可以激烈运动。这次去巴西的时候,有一个信徒她怀孕三个月内做激烈运动,结果流产了。所以古书上说,父精母血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最初这两三个月内,胎儿生命在飘,很危险。六七个月以后,他就慢慢比较稳定了。

  这个太太信佛很虔诚,怀孕后就每天诵经迥向给自己的孩子。按照佛经里面说,怀孕的时候眼睛不要看那些可怕、恐怖的镜头,耳朵不要听那些可怕的音声,心里不可以发怒,这样养的孩子就会很好。然后营养要充足。她怀孕已经七八个月了,平安无事。

  有一天,她要诵金刚经。诵一部金刚经要一个多小时。大热天,很累,她突然间动了一个念头,开冰箱就想喝冰水。冰箱一打开的时候,就听到一个声音:「妈妈,不可以吃,我会冷。」她想,是不是错觉?就关上冰箱。她就想:「等我诵经念完以后,我再来吃吧。」诵完经,她又去打开冰箱。一打开,又听到一个声音说:「妈妈,我会冻死啊!你再吃,我会冻死。」她就关起冰箱,不敢吃了。后来怀孕十个月,孩子生下来了,小孩子长得很可爱,真的是掌上明珠。

  然后她的亲戚朋友就说:「你生这个孩子,她要吃母奶,你就要多补一点。」所以亲戚朋友就用鸡蛋啊、一些营养的东西给她吃。她吃了以后,奶水不但没有增加,这个小孩子好象不喜欢吃奶水,慢慢就瘦下来了。小孩瘦下来以后,有一天她看不对劲,抱去给医生看。医生说:「你孩子没病啊,多吃一点肉类啊、蛋类啊,营养才够。」她就拼命吃了。

  可是这孩子勉强吃了奶以后,就泻肚子,她愈看愈急了,想到没办法,就求佛菩萨,佛菩萨又不会讲话,她就把自己的脸贴在小孩子的脸,抱得紧紧的,「孩子啊,妈妈做错什么事呢?妈妈应该诵什么经,你才会平安呢?」突然间,母子连心,她就听到小孩子说:「妈妈,你帮我诵地藏经,回向给那些冤亲债主。」

  「奇怪?我有什么冤亲债主?」她心里这么想,这孩子就说:「你吃的那些,都是要我们还的。」所以这个妈妈就开始帮她小孩诵地藏经。诵啊诵啊,人都是懈怠的,有一天她看到孩子慢慢长大后,就抱孩子脸贴脸的问:「孩子,我要帮你诵到几岁,我才不必诵地藏经?地藏经太长太长了。」她说:「你必需帮我诵到七岁。」

  她一听头大了。七岁以前每天要诵地藏经,你想想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七年要诵二千多部的地藏经。但是为了孩子,她还是很勉强的就整整诵了两千多部的地藏经。这孩子到七岁以后,才真正的健康宝宝。

  这个就是说,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贪图口腹之欲,种种的肉类、蛋类。现在大陆还有很可怕的,专门吃流产的小孩去煮汤。有一个台商听说那天订的汤特别好吃,她就去吃,不小心咬起来,一看,竟然是小孩子的头,她不敢再吃了。

  ☆迷恋感受是凡夫,觉察感受是修行

  所以我们人类贪图那个感受,色、声、香、味、触,喜欢吃奇奇怪怪的味道,喜欢闻奇奇怪怪的味道,这些都是众生无量劫来被感受蒙骗,也被感受伤害。抽烟的人,不抽烟很苦,因为那个感受让他迷恋;喜欢喝酒的人,喝酒的感受飘飘欲仙,不喝酒很难受,叫做酗酒,这个就是被感受蒙骗了。吃喝唱跳、酒色财气,都是产生许许多多的感受,让我们迷恋、贪恋、执着,这个叫做众生相。

  佛陀很了不起,就是要我们学习在感受当中去启发我们的智慧,从感受当中去修行;因为我们一个人不可能说不吃不喝、不睡、不见不闻,不看这个世界、不了解这个世界,不可能的。佛陀说:感受是时时刻刻分分秒秒发生在我们的身上,我们不可能木石无心,看到什么没有感觉,听到什么没有感觉,触摸到什么也没有感觉,那变成木头人了。幸好我们有感受。佛陀就告诉我们,从感受当中去修行。

  各位,我们经行的时候,我看大家心事重重,有些是在念佛,有些是心想今天怎么过。事实上,要各位走路经行,就是让我们去感受你的左脚触摸到地的时候那个感受,右脚的感受、左脚的感受,从感受当中了解我现在的生理反应。

  吃饭当中,我们就这样迷迷糊糊的,所有的感受都没有了,只知道好吃,吞下去,这个不叫修行。我们从这个饭夹到口里,慢慢的咬,在咬的当中产生了感受,咀嚼感受,然后吞到喉咙、吞到食道、吞到胃,这个感受我们察觉的时候,就叫做修行。所以我常常讲一般人是不会吃饭。你们知道怎样吃饭吗?我是先吃饭再吃菜,饭有饭香,饭一口一口的咬,你才能够真正品尝饭的香味。然后吞到喉咙的时候,感受产生了;吞到胃的时候,那个感受你要察觉出来。

  当你想吃东西、想吃这个菜的时候,我们会注意到:因为这个味道正合我吃,所以是我的心里面推动我的手去夹这个菜。那是心动了、意识动的时候,你自然会去夹这道菜。如果这道菜味道不合我吃,你就不想夹。所以是我们的心在吃这个东西。所以我们要在吃饭当中去察觉内心的起伏。

  我讲一个我自己特殊的经验。那是在阿根廷,有人端了一盘柿子,很大很甜的甜柿。他说:「师父啊,你吃这些。」我想,晚上了,吃点意思。晚上吃水果会伤身体。所以第一个念头就想「不要吃。」可是接着就想:「这个柿子黄黄的,脆脆的,越看口水就冒出来了。」然后手就举起来想要拿叉子去叉。我就发现到不是我的嘴巴要吃,是我的心要吃。也不是我的胃真的需要吃,是我的心、我的眼睛配合起来,非吃不可。

  这个时候我就想:「原来就是你,你这个心动,才产生了手动。」所以我又把叉子放下来了。那个信徒觉得我这个人好象头壳坏掉了,为什么拿了叉子又放下来?然后又吞下口水?

  后来回到巴西去,有人借我们的法堂作钢琴的演奏会,就有很多巧克力、咖啡摆在后面,中间休息的时候,大家一窝蜂的就去品尝。我也被这香味吸引了。上前一看,巧克力、咖啡热腾腾的,真的是口水直流。我突然间动了念头说:「不是我的生理需要我吃这些东西,是我的心理起了贪婪的心,是我起心动念才引起我的脚步走向前,是这个香味引诱我走向前。」

  所以我走到这个摊位面前看一看。他们也希望我吃一吃,品尝品尝。我说:「没有这个必要,晚上再吃这些东西不好。」

  过去看了一些书说咖啡、这些精致的食物叫做变性食物;像咖啡、茶这些精致东西,会改变人的个性。好的东西,像水果蔬菜,这些是良性的食物,吃了会让我们心性转变成善良的。如果是大鱼大肉的,那是恶性食物、劣性食物,会让我们产生瞋恨的心灵、淫欲的心理。尤其是葱蒜韭菜、大鱼大肉吃了以后,会改变我们的心性。

  我一发现到这些是变性食物的时候,我对它的印象马上就改观了,碰不得。所以我又走回原来的位子去,等待钢琴演琴会的第二节。

  ☆跟着感受走,即迷信

  所以我们谈修行,一个是静修,静静的一个人诵经念佛,或者大家一起诵经念佛持咒,这是静修。可是我们静修时间不多,大部分时间我们都是动态当中。尤其在座的各位有家庭有事业、有子女、有人际关系的来往、交际应酬,有衣食住行、人我来往种种的接触,这个都是我们修行的机会。为什么呢?

  因为在日常生活当中,随时我们产生感受了,随时我们都可以修行。这个人让我感觉很亲切,可亲可爱,乐受产生了;这个人让我看了讨厌,苦受产生。苦受产生瞋恨,乐受产生贪恋。当我产生苦受的时候,我用正念了解说「你来了」,那我们就没事;当快乐的感受产生的时候,我马上发现这个乐受产生了,我不再去执着;那么这个叫修道。不苦不乐的感受产生,我也要察觉,那就是对无明去下功夫了。

  所以我们修行的方式,一个是静修,一个叫动修。而我们动修的机会多,但是我们都白白的浪费了。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的感受,本来可以启发我们智慧的,但是我们就被感受蒙骗了,感受产生时,马上产生习性反应——贪爱执着或者是瞋恨打击排斥,我们已经养成习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们多生多劫来被这感受蒙骗,所以到现在还在迷迷糊糊的,还在寻寻觅觅的,一直想追求好的感受、快乐的感受,一生当中都是在追求这感受。

  为什么有些人一天到晚出国?一天到晚去吃遍世界、看遍世界?就是被这感受蒙骗了。各位老朋友啊!为什么称呼你们是老朋友呢?千生万世以来,我们不晓得见了多少次面,可是我们都忘记了。几千万年前我们跟释迦牟尼佛一起玩家家酒,我当皇帝,你当皇后,我们都忘记了。释迦牟尼佛很聪明、很有智慧啊,他就在感受当中开悟了,可是我们还是沉迷在感受当中。

  沉迷感受的时候,我们给它一个名词,叫做迷信。有些人迷在抽烟的感受,所以一天两包烟三包烟很正常;有些迷喝酒的感受、吸毒的感受、安非他命的感受、大鱼大肉的感受、吃喝唱跳的感受、赌博的感受;这个通通称为迷信。因为这个感受会让我们着迷,所以才叫做迷信。

  譬如说我们诵经念佛持咒打坐经行吃素做善事,请问这些是不是迷信?这些会让我们头脑越来越清晰,这不叫迷信。我们拿香拜拜、诵经念佛,社会上的人都会说我们迷信,各位有没有越信佛头脑越迷糊呢?应当是越清楚才对。因为佛者,觉也,我们是追求觉悟的人,我们大家都是念「哈佛」的,如果你哈韩、哈日的话,那真的是倾家荡产都可以。

  有一个很漂亮日本的小姐,她跑到香港去,叫成龙跟她结婚;那叫哈港。结果成龙不跟她见面,她要死要活的非见一面不可,成龙不得已,好好的劝她说:你回去吧,我已经有老婆了,我有子女了。她就是贪恋那种感受。

  「哈佛」的人是不会迷信的,哈韩的、哈港的、哈日的、还有哈欧那才是真正的迷信;因为佛陀是要我们找回我们生命的本来面目。快乐不是从外来的,你想从外面找快乐,永远你会失望。靠人人会跑,靠山山会倒。

  佛陀认为快乐是从我们内心的寂净当中,真正的找回了我们的本来面目、本地风光。有的时候我们讲「佛性」,有的时候叫「本性」,有的时候叫「心性」,有的时候叫「如来」,其实这个都是回到生命的原点,生命归零。一旦我们生命回到原点、生命归零的时候,我们那种生命的喜悦是充遍的;从生理上来讲,是充遍每一个细胞;从心理来讲,我们没有什么缺陷,是圆满的。

\

  各位,我们白天忙忙忙,忙到最后一定要回家;不但回家,我们还回到房间;不但回到房间,我们洗个澡,弄干净以后,还要躺在床上;当你躺在床上那一刻,全身那种舒坦自在。生命也是这样子,当我们回到生命原点的时候,生命回家了,那种喜悦不是我们一般人所想象的。我们到别人的家,金碧辉煌,看起来令我们羡慕,可是你快乐吗?那是别人的家,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无上的至宝,叫做如来、叫做佛性、叫做本心、叫做本地风光。八关斋戒就是要让各位回到生命的原点,生命归零。所以我们要透过种种的仪式、诵经、念佛、经行,各位不可以小而看之,好无聊这么走这么走,还诵经拜佛,事实上这个都是要我们

  回到生命的原点。你念「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我们的本心、本性,「南无」就是皈依,皈依我们的本心本性,你回到生命的原点,你才能感受到生命的喜悦。这种喜悦可以充遍整个身心每一个毛孔、每一个细胞,你都可以去感受,叫做寂净乐。

  所以昨天晚上就跟各位讲,我们狮头山没有什么送给各位的,只有「浓雾迎嘉宾,清风送贵客,风雨故人来,寂净长安乐。」「寂净长安乐」,快乐不是别人给我们的,是叫我们自发的。

  ☆正念观感受,欢喜消业障

  隐藏在我们内心深处有许许多多杂念、恶念、邪念的种子,我们就是透过念佛、诵经、持咒来让它暂时不产生现行,然后我们种下许许多多的善种子:诵经、念佛、持咒、经行,然后用正念观察自己的感受。

  有一个出家师父说他修行的时候全身酸痛麻痒。我说:「不是只有你,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那种感受,一打坐全身酸痛麻痒。」其实,这个就是给我们修行的机会。当我们收心、心细的时候,潜藏在我们内心里面的那些种子,它会一一的浮现出来;善业、恶业的种子浮现出来,会让我们非常非常的难受。尤其是我们过去生过去世所结的恶缘、恶的种子,它不让我们修行,它让我们的腿麻痹了、酸了、痛了,腰酸背痛,这些都是我们过去生世的恶业种子一一的展现出来。

  当这个苦受产生的时候,我们如果不产生反应,不采取习性反应,瞋恨心、痛苦心没有了,那么我们就消了一份业障。苦受你产生了,你来了,这些业障产生了,我不理你,我向你忏悔,我们就消了一份业障。如果痛苦的感受产生的时候,你想「算了,不要修行了,睡觉去吧。」那这个业障又隐藏在我们内心深处,伺机而动。

  所以我们每一次的修行,每一次的打坐,它都会有奇奇怪怪的感受产生,我们要用欢喜心、忏悔心、感恩的心来面对。

  我过去打坐的时候也有奇奇怪怪的感觉,全身酸痛麻痒之外,还很奇怪的,半边的脸痒得不得了,一打坐的时候,手就想抓一抓。然后我发现我起心动念要去抓,我的手就放下来,我先忏悔我的业障,然后我希望你更痒一点,让我的业障消多一点。动了这个念头后,很奇怪的,它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是我的一个经验。所以当感受来的时候,我们不产生反应,只是了解它来,它就没事了。

  这个就是说,日常生活当中的感受,是我们启发智慧的一个契机、机缘,我们应该好好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