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学佛网
大众学佛网
基本佛法 类品述说·三十七道品 上座部佛教修学入门 您认识佛教吗 说吉话祥
主页/ 佛学基本知识/ 文章正文

益西彭措堪布:佛陀说:远离破戒之人!

导读:益西彭措堪布:佛陀说:远离破戒之人!有人以为菩萨是圣者,肯定会在行为上以大悲心摄受破戒者,令其去苦得乐,但这仅是出于个人的主观臆测。论慈悲无有过于佛者,而佛早已用尽所有智观察并决定了对于破戒者,在...
益西彭措堪布:佛陀说:远离破戒之人!

有人以为菩萨是圣者,肯定会在行为上以大悲心摄受破戒者,令其去苦得乐,但这仅是出于个人的主观臆测。论慈悲无有过于佛者,而佛早已用尽所有智观察并决定了对于破戒者,在行为上只有舍弃一途,别无他法,而且这也正是出于慈悲之念,因为破戒之人与清净戒律的道友住一处,会增加他们的修法障碍,这反过来又使破戒者增加了罪业,而且,破戒者继续享用三宝的财物等等也会使他们罪业更重,因此佛在戒律中规定对破根本戒者必须予以摒弃。

三乘佛法皆应远离破戒之人

一、守小乘戒应远离破戒之人

佛在《杂阿含经》中有授记:魔等不能毁坏佛法,只有形象为佛弟子,但内心无闻思修不持净戒的影像修行人才能毁坏佛法,灭尽佛的正法。故我们在作弘法利生事业时,最主要的是不能失坏三乘的根本戒。

《戒律三百颂》云:莫与破戒者共住,法、财亦莫共受用。

在《破戒折伏经》中,佛对舍利子说:“上师、上座、清净守持戒律的信众与破戒的人相比,犹如狮群中的狐狸,转轮王中的黄门,天的眷属与猴子,龙王中的贫穷乞丐,具天眼通众人中的盲人,大鹏鸟与萨达巴。”佛以这些对比强烈的比喻,说明了清净持戒者与破戒者之间的宵壤之别。

另外破根本戒之人不能与上师、上座等同住,以防外道与白衣的讥嫌。

佛在小乘经典中说,应该远离破了根本戒的人,并把他驱逐出僧团,在大家把他拉出去时,他如果抱住柱子的话,连柱子也要砍掉(当然在事后,砍掉柱子的人应将柱子重新修复,因这是三宝的财物)。

二、守大乘戒应远离破戒之人

佛在大乘经典中说,如有谁破了根本戒,不必说资粮道和加行道,就是真正已得圣果的菩萨也会远离他。《入中论》第二品中说:

犹如大海与死尸,亦如吉祥与黑耳,

如是持戒诸大士,不乐与犯戒杂居。

也就是说,圣位二地菩萨也只有远离此等破戒者。有人以为菩萨是圣者,肯定会在行为上以大悲心摄受破戒者,令其去苦得乐,但这仅是出于个人的主观臆测。论慈悲无有过于佛者,而佛早已用尽所有智观察并决定了对于破戒者,在行为上只有舍弃一途,别无他法,而且这也正是出于慈悲之念,因为破戒之人与清净戒律的道友住一处,会增加他们的修法障碍,这反过来又使破戒者增加了罪业,而且,破戒者继续享用三宝的财物等等也会使他们罪业更重,因此佛在戒律中规定对破根本戒者必须予以摒弃。

三、守密乘戒应远离破戒之人

如果具有生圆次第的功德,三昧耶也很清净的修行人,和破了密乘根本戒的人一起吃饭、说话,甚至只饮用同一条河流中的水,都会因此得到偶失以及友失的过患。

友失就是与明知是破戒之人接触,因他而造大量恶业,从而失坏自己的三昧耶。偶失则是在与明知是破戒之人接触的过程中,与他同吃、同住,甚至共同求法时所失坏的三昧耶。密续云:

交往满足失坏者,失坏非器为说法,

不避失坏失坏者,失坏障过所染污,

为现生缘后世障,以愧悔心诚忏悔。

即与破戒者或交往、或满足其愿望,或为他及非法器的人说法,或不远避,这样就会被破戒人的障过所染污,对今生造成违缘,对后世造成障碍,故应以悔愧之心诚心忏悔。在一起修行的人中,如果有一个失坏三昧耶的人,则其余具足三昧耶的人虽有百千,也不能得到少许的修行之果,譬如一滴坏乳,能使满壶的清净乳汁变坏。如《总集续》中说:

譬如一滴乳,若坏尽皆坏。

一行人失坏,诸行人失坏。

从上可以清楚明确地知道破戒的过患,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是个密乘行者,就可以行持瑜伽士的许多甚深难思的行为,而对什么也不在乎,到第四部分之后,大家就会知道密乘戒律的严格甚至远远超过显宗戒律。

在末法时代中,有很多人从表面上看是修行人,其实内心中没有闻思修的意乐与功德,整日四处游荡,这种人在非常短的时间中也会失坏很多戒律。对于这些可怜的人,我们在行为上应该远离,但在内心不能生起烦恼而去说他们的过失,也不能嫌弃、嗔恨,而应替他们念经咒忏悔,回向善根或祈求上师三宝救度他们。我们应该谨记佛在《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中的教导:“自于禁戒,清净守持,见毁戒者,起大悲愍,不应于彼生嫌恚心。”

(摘自《走向解脱》益西彭措堪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