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学佛网
大众学佛网
基本佛法 类品述说·三十七道品 上座部佛教修学入门 您认识佛教吗 说吉话祥
主页/ 佛学基本知识/ 文章正文

福尽人亡,福报挥霍耗尽了,寿命也就到了!惜福真的很重要

导读:福尽人亡,福报挥霍耗尽了,寿命也就到了!惜福真的很重要 na mo a mi tuo fo南 無 阿 彌 陀 佛 常言道“命中有福要惜福,命中福薄要改运”。 因果通三世,今...
福尽人亡,福报挥霍耗尽了,寿命也就到了!惜福真的很重要


na mo a mi tuo fo
南 無 阿 彌 陀 佛


常言道“命中有福要惜福,命中福薄要改运”。

因果通三世,今生有福之人,是前生修下的善业,招感到今生的乐果,享受福报。

有福而不知珍惜,奢侈挥霍,极尽享受之能事,就像银行存款,只取不存,很快的把福报享完了,未来只有受苦了。

实际上,惜福并不只是某个高僧大德的个人主张,中国的传统文化,儒释道都强调“惜福”的重要性,所谓:惜福者受福,不惜福者受祸,这是必然的因果。

我们生活中的一切,哪怕是一个玻璃杯、一件衣服,如果没有他人的服务付出,单靠自己的智慧力量,要制作出来,是很不容易的。更别说其他复杂的物品了。

这是我在一次念佛时,观察自己房间时的深刻感受,因为我发现,哪怕是一个蚊帐,一个杯子,一个枕套,单靠我自己的力量,没有任何人帮助,我是制作不出来的。

福慧的“福”和服务的“服”是同音,也有深刻意义在里面的。哪怕是听闻佛法,也是“若不往昔修福慧,于此正法不能闻”。

我们该如何惜福呢?来看看弘一大师、印光大师、虚云老和尚三位高僧们的亲身经历。


弘一大师惜福事迹

弘一大师是当代著名的律宗大师,有一年在厦门南普陀寺给出家人作开示时,劝他们“发大心”,以各人自己的福气,“布施一切众生,共同享受,那更好了。”

弘一大师认为,我们纵有福气,也要加以爱惜,切不可把它浪费。为什么呢?“末法时代,人的福气是很微薄的,若不爱惜,将这很薄的福享尽了,就要受莫大的痛苦,古人所说‘乐极生悲’,就是这意思啊!”

弘一大师小时候,看见父亲请人写了一副大对联,记录清朝刘文定公的句子,高高地挂在大厅的抱柱上。

上联是,“惜食,惜衣,非为惜财缘惜福

”。他哥哥时常教他念这句子,念熟了,以后凡穿衣或饮食,都十分注意,就是一粒米饭,也不敢随意浪费。

弘一大师的母亲也常常教他,身上所穿的衣服要时时小心,不可损坏或污染。他母亲和哥哥怕他不爱惜衣食,损失福报以致短命而死,所以常常这样叮嘱着他。

弘一大师五岁没了父亲。七岁练习写字,拿整张的纸瞎写。他母亲看到,正颜厉色地说:“孩子,你要知道呀,你父亲在世时,莫说这样整张的纸不肯糟蹋,就连寸把长的纸条,也不肯随便丢掉!”

弘一大师所受的家庭教育,深深地印在他脑里,后来年纪大了,也没有一时不爱惜衣食。出家以后,一直还保守着爱惜衣食的习惯。


印光大师呵斥他人浪费

印光大师一生,于惜福一事最为注意,衣、食、住等,极其简单。

印光法师早饭是吃一碗粥,吃完后,再把开水倒在碗里,然后再把开水喝下去,怕残留饭粒在碗里面。

午饭是一碗饭,一碗菜,吃完后,会和早饭一样用开水倒碗里,再喝下去。如果印光法师看到有人吃完饭后,碗里面还剩有饭粒,会大声说:“你有多大的福气啊,竟然如此的糟踏”。这样的事情经常会发生。看似呵斥的背后,实则是无尽的慈悲。


虚云老和尚惜福事迹

虚云老和尚平时吃的稀饭和菜,都是由我们从大寮里打的,跟大众师父们吃的一样。他老人家那种简朴的生活,我们现在想起,还记忆犹新。

有一次,宗教事务处处长张先生,到山上来探望老和尚。老和尚让人加了几道菜,请他吃午饭。张处长是个在家人,当他在吃饭时,掉了好几粒米饭在桌子上,老和尚看见了也不说话。

等吃完饭后,他才一粒粒地把那些掉在桌子上的米饭捡起来,放进口里吃下去。使得那位张处长面红耳赤,很不自在。

他一再劝老和尚说:“老和尚,那些米饭已经掉桌子上,不能吃了。”

老和尚说:“不要紧啊!这些都是粮食,一粒也不能糟塌的。”

处长又说:“你老人家的生活要改善一下啊!”

老和尚答:“就是这样,我已经很好了。”

老和尚时常开示我们:“修慧必须明理,修福莫如惜福。”其实“造福莫如惜福”,那就是要自己珍惜生活上的一切福德因缘。

他经常训诫我们年轻人说:“你们要惜福啊!现在能遇到佛法,到我这里来修行,可能是过去世栽培了一点福报。但是若不惜福,把福报享尽了,就会变成一个没有福报的人。

犹如你过去做生意赚了钱,存放在银行里。如果现在不勤奋工作赚钱,只顾享受,把银行的储蓄全部花光了,那么再下去便要负债了。”

古德说:“道高龙虎敬,德重鬼神钦。”是真实不虚的。老和尚在云居山,不但时常上堂为大众师父讲开示,更在种种生活细节中以实际行动来以身作则,教育大众。

修行就是改变自己,而不只是记住道理。把我们的行为、潜意识做出改变才会真正改变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