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学佛网
大众学佛网
基本佛法 类品述说·三十七道品 上座部佛教修学入门 您认识佛教吗 说吉话祥
主页/ 佛学基本知识/ 文章正文

索达吉堪布:从量子纠缠看念经回向的深刻奥秘

导读:索达吉堪布:从量子纠缠看念经回向的深刻奥秘 有些佛教徒,对念经超度的作用一点都不信。众生的根基各种各样,有人经常这样认为:“佛学的理论我很喜欢,但出家人在这么远的地方给我念经,能不能起到作用啊?...
索达吉堪布:从量子纠缠看念经回向的深刻奥秘

有些佛教徒,对念经超度的作用一点都不信。众生的根基各种各样,有人经常这样认为:“佛学的理论我很喜欢,但出家人在这么远的地方给我念经,能不能起到作用啊?”

这个问题我想给大家解释一下。

在藏传佛教里面,如果要给他人念经或仪轨做回向,念诵者最好有这部经或这个仪轨的传承。对念诵者,尤其是出家人,我们平时对他做供养,请他念经或超度,完全是符合佛法教义的。在我们学院,很多堪布、堪姆手里都有一些他人请求超度的亡人姓名。汉地似乎没有这个习惯,但藏地历来有这样的传统,比如我的母亲死了,我把她的名字写好,每一年交给一位出家人,请他念经超度。其实这样做非常有用,不仅对亡人有用,对活着的人也有用,能消除对方的业障。我自己也经常这样做,遇到事情不顺、身体不好、做了噩梦的时候,我就马上交一点钱请僧众念经。我根据自己的经验,结合出现的状况,写要念诵的经咒,比如药师佛心咒、莲师心咒、金刚萨埵心咒等等。多年以来一直是这样。

现在我们学院僧众集体念诵比较如法,念经的时候都是止语。多芒寺那边虽然僧人不多,只有几百人,但一方面我是在那里出家的,另一方面,以前德巴堪布在世时也特别重视念经,经常让僧众一下午非常认真地念两三个小时经,所以有时候我也在那边交钱请僧众念经。

我那天问了多芒寺的管家,他们说现在每次念诵也是两个小时左右。我跟他们说,念经的时间不要太长,不然出家人心生厌烦也不太好。

不论是小寺院还是大寺院,出家人如理如法给施主或亡者念经回向,是会起作用的。从佛法的角度讲,这叫“缘起不可思议”。

比如说我今天生病,要么是跟我前世的业力有关,要么是暂时的违缘造成的,如果是后者,我请僧众念经,必定会起作用。当然,并不是说念经之后我的业障就立即全部消除了。毕竟众生的业力不可思议,不是通过一两次佛事就能全部清净的。就像生了病吃药一样,有些病能治好,对有些病则不见得起作用。再好的医生也不敢向你保证包治百病。

同样,我们的一些业力通过请僧众念经不一定能遣除,但有些的确就像吃药一样会起作用。所以,如果你身边有人去世,或者事业不顺利、身体不健康,可以尝试请僧众念经。前段时间有人身体不好突然生病了,问我该怎么办,我说念个经应该会好的。后来他说:“真的起作用啊!我原来不太相信,但真的起作用!真是奇迹,真是稀有啊!”

缘起的作用是真实不虚的。比如说,你身在美国,我在中国给你念经,那你能不能获益呢?其实,从佛教的角度讲,这是完全可以的。现代科学中也有相关的理论依据。

大家都知道,现代物理学的基本支柱之一是“量子力学”。美国谷歌公司在研制量子计算机,据说明年年底建成。在量子科学研究方面,美国排在第一,其次是加拿大、日本、英国等。不过现在量子科学技术还不是非常成熟,一些比较成熟的技术基本上运用在军事方面,比如用于测准时间。

量子力学中有一个重要概念,叫“量子纠缠”。我们在这里念经,对方在遥远的地方能得到感应,这用“量子纠缠”原理可以进行解释。比如说两个粒子,一个在火星,一个在地球,其中一个进行某种运动时,另一个会受到影响,也就是能感应到。因此有人称它为“远距离瞬间感应”。再比如儿子在某个地方死了,而他的父亲正在北极或南极,他马上得到感应。同样的道理,我在这里念经的话,这是一种善业,会对他方病人相续中的恶业产生作用。这两种业,实际上有同等影响的一种纠缠关系。

当然,现代物理学也还没能完全解释清楚量子纠缠,为什么会同等影响、互相管控,而且这个速度比光速还要快,是光速的2.5倍。现在很多科学家都觉得非常稀有,虽然知道起作用,但原理到底是什么?

所以,我们有必要探测心灵的作用。有些人说:“我刚想给你电话,你就打电话过来了,怎么会这样?你是不是有神通啊?其实,这是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沟通,是不同维次量子的相互其沟通与作用。现在多科学家,包括一些佛教徒和非佛教徒的科学家都认为,“量子纠缠”理论完全能解释“万法唯心造”,不同业力现前,不同业力感召,同一时间内可以彼此感应很,彼此起作用。

这个问题,希望佛教徒中的科学家结合佛法与科学进行研究。佛教徒中有很多人在高端科学方面有所研究,你们可以观察我说得对不对,不对的话,你们可以用一些科学依据来说明。

我们为他人念经、加持、回向,虽然中间隔着千山万水,但对方的确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是什么原因?用传统物理学的理论,不一定能说得清楚。如果你说这是迷信,但它的的确确发生在很多人的身上,是现量感知的,并不是一句“迷信”就能轻易否认的。因此在这些问题上,希望大家能深入地思考和研究。

《大乘经庄严论》第63课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