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学佛网
大众学佛网
基本佛法 类品述说·三十七道品 上座部佛教修学入门 您认识佛教吗 说吉话祥
主页/ 佛学基本知识/ 文章正文

纪录片《极地》

导读:纪录片《极地》西藏,拉萨,布达拉。一个个充满魔幻的名字永远都是那么吸引着人。...
纪录片《极地》

西藏,拉萨,布达拉。一个个充满魔幻的名字永远都是那么吸引着人。

希望每个人不畏惧死,也不畏惧活;

希望每个人死得安详,死亡时能够得到最有智慧、最慈悲澄明的关怀;

希望每个人透过心性和真相的彻悟,找到终极的快乐。

——《西藏生死书》

西藏,一个充满神秘与圣洁的地方,或许人们更喜欢把它称为“极地”。

心怀信仰的藏民使得极地美景更加美轮美奂,对景与人的极致诠释在纪录片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极地》中没有所谓的“佛系”人生,只有透过心性和对真相的彻悟获得的终极快乐。

我曾经看过关于西藏的电影和纪录片,但却从未对它有过心动。

去西藏的人很多,但真正了解这片土地的人却很少。

关于西藏,于我的记忆中或许是在藏佛寺庙里,诸佛不怎么体面地挨在一起;或许是在清晨的光明茶馆中,藏民们嘈杂地聚在一起品味着一杯并不怎么美味的酥油茶;又或许是在布达拉宫旁,盘踞、嬉笑着的年轻乞讨者。

那时我并没有爱上西藏,更无法体会到何谓“心灵的净化”。

对那时的我而言,“西藏”这一词只会出现在电视和书本里。

就像我曾经固执地认为快乐就是去想去的地方,可看过《极地》后的我才明白,或许快乐不在远方,而在起点。

“世界那么大,一定要去西藏看一看。”

这是我第二次看完《极地》之后更加迫切的想法,如果你问我西藏有什么魅力令我折服至此,我想答案就在《极地》里。

“和姐妹们去一趟拉萨是我最大的心愿,然后回来再死,我也不去其它地方,我喜欢这里,也要死在这里。”

说这段话的时候面膜奶奶白玛曲珍双手合十虔诚地望着这片见证了她一生的地方,眼里缀满了星辰。

这是纪录片《极地》中的一个片段。

《极地》历时6个月完成拍摄,在央视播出后就连获各种奖项,镜头下的每一帧画面都是一个让人心静的大片。

同时它也是一部豆瓣评分9.5的作品,被评为央视最有情怀的纪录片。很多网友看完之后都笑称:人家这才叫活着,我们顶多是算没死。

从雪山、高原到绿洲,影片将镜头对准藏区的普通人,呈现了21个在以往西藏纪录片中,难得见到的生动、真实的人物。因此可以说它是一部关于西藏的纪录片,更是一部关于“人”的纪录片。

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导演曾海若曾说道:

“他们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可能性,能够跳出我们已经习惯了的城市化生活的节奏,可以回过头来看一下自己本来应该是什么样儿的。”

第一次观看这部纪录片的时候,我无时无刻不在惊叹那些连绵不绝的雪山、一望无际的冰湖以及广袤无垠的草地,那是我们这些城市里生活的人阔别已久的大自然、久别重逢的美景。

后来想想自己当时那副惊叹不已的样子还真是可笑啊,或许当一个人在物质世界里陷得越深,看到大自然时就越觉得壮观。

纪录片中有一段是91岁的驮盐者次仁旺青远行千里到盐湖采集一年的盐,临别之际还不忘向盐湖女神表达感谢和祈祷丰收,看到这里我的眼泪就像是被偷偷拉开阀门的水一样落下来。

我问自己为什么会哭。

也许是因为看到一群人毫不犹豫,认认真真地活着,他们的生活就像是一块明镜映照着我的不快乐。

我们每天不厌其烦地抱怨生活好苦、学习好累、工作压力好大,然而看到他们去盐湖驮盐、山里采矿、草原放牧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生活对于我们来说太容易了,物质与情感都来之太易。

不论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还是朋友圈里的点赞以及网络直播中的各种666都在告诉我们这样的生活,容易到虚假。

生活在城市里的人越来越学不会快乐,我们还固执地认为是生活所迫,但其实是我们所要的太多。

小时候想要养光韬晦,金榜题名;成年后想要名利双全,佳人在侧;年老之际想要长生不老,儿孙满堂。

从小被这些目标压迫成长的我们留不住信仰,学不来快乐。

反观《极地》里人们总是笑眯眯的,这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快乐。

纵使穷困潦倒,他们都始终学会在苦难中自娱自乐,举办乌尔朵大赛、骑马大赛、桑央节等等娱乐活动,不夹杂物质的世界美好得只剩下快乐。

他们有这一份生而为人的信仰,不是迷信的盲从,而是一种坦荡的快乐。

当90后、00后网民宣传着佛系时,他们的年轻人在雪山下谦卑地吟唱着赞美神的歌谣。

有些东西消失了,但没有沉重的悼念和恨铁不成钢的不满。生活大跨步地向前,一切理所当然。

我羡慕《极地》里的人们,但又不想舍弃动一动手就有食物上门的便利,就像我想去更远的地方找寻快乐,回过头才明白快乐就在起点。

如果你忘了快乐是什么滋味,那就去看《极地》吧!在那最接近天堂的地方,信仰洗涤了身心,余下的皆是纯粹。

房美琴 | 文

网络 | 图

阿男 |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