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明外溢相 静坐的人,正当心不流逸,销落诸念的时候,就好像虚空一样,寂然不动,渐渐入耳根圆照三昧。初得这个离念境相,而为色阴所盖覆,心还没有发光,目前所见到的,只是黑暗。偶然之间,得到心光泄露,四大不相交织,身住虚空,毫无障碍,但旋得旋失。静坐的人,如果得到这个境界,本是善境,若妄言证了圣果,那魔就可得其便,乘间而入,为害甚大!假若听其自然,不作圣解,那魔自然远离,毫无所害。古德说:‘但尽凡情,别无圣解。’实为遣魔要诀。 二、精明内溢相 静坐的人,心光忽然透彻身内,反观五脏六腑,清晰明辨,并可亲手将肚里面的蛲蛔虫拈出,而身体毫无伤毁。这就是精光流溢形体,暂时的境界,不是常有的,不可妄言证果。否则,必被魔所扰害。 三、精魄离合相 医经上说:‘魂藏于肝,魄藏于肺,意藏于脾,志藏于胆,精藏于肾,神藏于心。’魂魄意志精神,都通过于六腑。除了八识田中执受身根以外,其余魂魄意志精神,全没有一定的位次,彼此可递相涉入,可互为宾主,任何一个做了主人,其余五个就是宾客。静坐的人,有了相当工夫的时候,忽闻空中有佛说法,忽闻十方有佛开示,这就是精离本位而合于魄,或魄离本位而合于精。离则失本位,合则就他位,这种境界是由于初闻佛法时,耽乐六根互用的法门,久久薰习,得成善种,偶于静坐中一时发露,霎时销散,并不是真正到了六根互用的境界。静坐的人,如果以为得证圣果,那就会魂飞魄散,著魔成邪。 四、心魂染悟相 静坐的人,修习止观法门,日常又受过梵网等经的薰习,日子久了,工夫深了,心地渐渐皎洁莹澈,庄严的依报和正报,历历由内光发现出来。所见一切色是佛色,一切形是佛形,所谓‘一华百亿国,一国一释迦’,就是这个境界。不过,这个境界是偶一发露,如果认为是证圣果,那必遭魔所恼。 五、抑按逾分相 静坐的人,如果反闻功切,用心绵密,毫无间断,对于过去的念,力加抑按;现在的念,力加降伏;未来的念,力加制止。如是用功,鞭辟太过,忽见虚空有七宝色,或百宝色,或青黄赤白等色,这是由于相煎过急,以致焕散而暂时显露种种的异境,切不可认为证果。否则,必定著魔。 六、密见洞幽相 静坐的人,到了精光不乱,心光凝定,明暗不移的境界,就可在黑暗中见到种种的什物,这些什物也不是房屋中原有的,而是别种什物,从黑暗中显现出来。我们人类是和鬼神诸趣杂居一地,平常相处,各不相碍,互不相见。今由于静坐功深,见到许多鬼神诸趣,在马路上来来往往,或在房屋中进进出出。这也是暂时发露,还是魔境,并不是真有法眼。 七、四大入定相 静坐的人,因为反闻功切,暂时把身子都遗忘了,四体好像草木一样,知觉全失,无伤触。这是地水火风四大入定的形相,到了出定以后,又恢复平时的状态,也是一种魔境,静坐的人,千万不可心满意足。 八、凝想化成相 静坐的人,有的修习净土法门,每当静坐时,观想阿弥陀佛依报庄严,先作空观,次作假观,后作中观。日久功深,忽见极乐世界现前,西方三圣显现;又看到地狱天宫,若净若秽,了然无遗。这是由于厌恶娑婆,欣羡西方,到了极点,从这一个极点,凝想化成,好像太阳中的焦点,可以生火一样。偶一发现,并不是真见极乐世界。如果自作证果,便为魔所乘。 九、逼极心飞相 静坐的人,如果对于佛理研究深远,对于事境,观察透澈;但用功过切,逼令心光飞出,能见远方市井街巷,亲族眷属,或能亲闻他们说话。这种逼极心飞的境界,也是暂时偶现,并不是证到无边刹土,不隔毫端。不作是念,当然是好境界,一作圣解,就变成魔境。 十、含受魑魅相 静坐的人,到了色阴魔境将破的时候,形体顿觉变异,无端向人说法,没有研究过的经典,自然会明白。这种境界,是邪心含受魑魅,魔入身中,以致发出狂慧。一般愚夫愚妇,还以为是佛祖显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