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学佛网
大众学佛网
单独中的洞见 哲理故事300篇 谈佛说禅悟人生 淡定的人生从舍得开始 佛心禅语中的人生智慧
主页/ 佛教寓言故事/ 文章正文

神秀法师的禅诗,可以解决今人的心理问题

导读:神秀法师的禅诗,可以解决今人的心理问题周秋鹏神秀法师是唐代的高僧,禅宗五祖弘忍弟子,北宗禅创始人,与禅宗六祖慧能法师是同门师兄弟。据说,神秀、慧能两位法师都曾留下禅诗,神秀的禅诗适合渐悟,慧能的禅...
神秀法师的禅诗,可以解决今人的心理问题

周秋鹏

神秀法师是唐代的高僧,禅宗五祖弘忍弟子,北宗禅创始人,与禅宗六祖慧能法师是同门师兄弟。据说,神秀、慧能两位法师都曾留下禅诗,神秀的禅诗适合渐悟,慧能的禅诗适合顿悟。民间也有一种方便说法,认为神秀的禅诗是给未开悟的人看的,慧能的禅诗是给已开悟的人看的。而这个世界上,未开悟的人占了大多数。

已开悟的人属于凤毛麟角,相当罕见,一亿个人中不一定能找到一个,自古到今都是如此。未开悟的人就算看了慧能的禅诗也不一定能开悟,但是看了神秀的禅诗,再跟着学的话,至少可以有进步,并可能缩短开悟的时间和距离。

而且现在世界上的人,不光未开悟的人占了99.99%以上,而且其中还有不少人存在心理问题,比如存在焦虑、恐惧、忧郁、阴暗的情绪,有的已经出现身心的症状,让他们去看慧能的禅诗,一时也理解不了。相对,神秀的禅诗就比较实用,相当于一个身体不好的人,首先需要解决的可能就是治病。神秀的禅诗就是治病的良药,读了不一定能立马成佛,但是可以让心理变得健康一些。

下面引用一首神秀法师的禅诗: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这首禅诗讲一个人的心,就像一面镜子。要是被擦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就能清清楚楚地照射出这个大千世界,能够明辨一切事物,相当于一个人有了一颗通透明亮的心。那么这个人一定是聪慧、敏锐、觉醒、睿智的。成为这样一个人,虽然没有到达佛的境界,或者明心见性、刹那开悟,但是在生活中,至少可以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优秀人物。比如神秀法师自己就是这样的人物,作为一代高僧,博学多才,声名远播,在当时被尊为 "两京(长安、洛阳)法主,三帝(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国师",受到广泛的尊敬。而他写的这首禅诗,实际是他自己的一个经验之谈。

大家一定比较好奇,就是这首禅诗中讲的尘埃,到底是什么东西?心如明镜,这个是容易理解的。法师是打比方,把心比作一面明亮的镜子。那么镜子上的尘埃,是指什么?因为先要知道什么是尘埃,才能时时勤快地拂拭,就像不断地用抹布去擦,把尘埃擦得干干净净。

实际这个尘埃就是人的记忆。过去的记忆,陈旧的记忆,挥之不去的记忆。一个人心理上出现问题,就是被记忆控制住了。所谓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绳。因为看到井绳,就唤醒了记忆中的蛇。神秀法师的这首禅诗,认为人的记忆就是尘埃,就是垃圾,需要不断情理掉。否则的话,这些记忆就会把人的智慧遮盖住,把人的本性污染掉。不光无法开悟成佛,连正常的理智、理性都会失去。

那么,如何把覆盖在心灵上的记忆尘埃擦掉呢?神秀法师提出时时这个概念。时时,就是无时无刻,不间断,不懒散,要勤快,只要看到自己心中出现一个记忆,就马上清理干净。让自己不停留在记忆里。这跟《金刚经》讲的“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是一脉相承的。我们心中的过去、现在、未来,实际都是有不同的记忆构成的,未来也是记忆的投射。一个人不被任何记忆束缚住,这个人就解脱了、自由了。

所以一些存在心理问题的人,可以尝试读读神秀法师的这首禅诗。学习一下法师的经验,把自己的记忆垃圾来一次清空和删除,说不定心理也会变得健康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