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镐遗子/书文 ;话百里秦川,讲陕西故事,请关注头条号“睁眼看西安”
西安市长安区少陵塬上有个兴教寺,是西天取经的唐僧“玄奘法师”埋骨之地,也是法相宗祖庭之一。兴教寺中有一块《功德碑》其貌不扬,已经裂为三块,被人重新整合,上有蝇头小楷碑文,细细观详,令人大吃一惊。
【兴教寺“捐款功德碑”】
碑文上所载人名无不是民国时期的风云人物、商界大亨、知名人士共95人。《功德碑》集资修庙善款捐赠如下:
蒋中正(民国政府总统)捐银元20000元;
程潜(天水行营主任)捐银元15000元;
西安大华纱厂捐善款13000千元;
阎锡山(第二战区司令长官)捐善款10000元;
蒋鼎文(第十战区司令长官)捐善款10000元;
朱子桥(陆军上将)捐善款5000元;
石凤翔(纺纱大王)捐善款5000元;
白崇禧(副参谋总长)捐善款2000元;
马鸿逵(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捐善款2000元;.
卫立煌(第一战区司令长官)捐善款1000元;
薛岳(第一战区前敌宗司令)捐善款1000元;
韩德勤(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捐善款1000元;
李宗仁(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捐善款1000元;
龙云(云南省主席)捐善款1000元;
沈鸿烈(山东省主席)捐善款1000元;
傅作义(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捐善款300元;
........捐款修庙善款合计近13万银元。
【护国兴教寺】
那么为何这么多风云人物要给“兴教寺”捐款?其原因有三:
一则:唐僧跋山涉水,不辞艰辛,独身万里从天竺取经归国,翻译经书后圆寂于铜川市玉华宫,安葬在今天西安市东郊的白鹿原云经寺里。白鹿原地势很高,站在大明宫可以看见,睹寺思人,唐高宗非常伤感。为了唐高宗身体,武则天诏令将唐玄奘遗骨迁葬到长安少陵原,并修建寺院,唐肃宗亲题"兴教"二字,这就是兴教寺。因为唐僧这种执着的精神和巨大的贡献,所以兴教寺在佛界声望很高。
二则:唐朝时期,国力强盛,中华民族当时在国际上地位很高,兴教寺在世界佛界的声望也具代表着一个兴盛时代的意义。但是历经千年,兴教寺在民国时期已经破损严重,寺庙无墙,无殿,只有三座舍利塔耸立,急需修缮。在民国10年,国民党元老戴季陶和陕西省主席邵力子、陕西绥靖公署主任杨虎城等就曾捐款募资修缮。
三则:“一·二八”上海抗战后,为了长期抗战,国民政府决定:设长安为陪都,定名为西京,并组建“西京筹备委员会”。西京规划范围:东至灞桥,南至终南山,西至沣水,北至渭水。民国28年,抗战处于最艰难阶段,天水行营主任程潜再次倡修兴教寺,并电明政府在兴教寺前惯以“护国”,寓意“护国振兴之意”以提升军民抗战之士气,国府批准,各方军政大员捐款纷纷而至,这就是此碑由来。
【康有为“兴教寺”提匾】
由此可见,重修兴教寺具有非同寻常的抗战目的。
《睁眼看西安》是“丰镐遗子”创建的西安本土人文地理自媒体。刨根百里秦川,问底周秦汉唐,睁开眼睛,拿出手机,告诉你一个不为人知的老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