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五趣流转壹 前言 《法华经?譬喻品》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三界是指欲界、色界、无色界。这是迷妄的有情在生灭变化中,依其境界所分的三个阶级...
第三篇 四大皆空...
第四篇 四无量心壹 四无量心的意义 四无量心是指菩萨普度众生所应具备的四种精神──慈无量心、悲无量心、喜无量心、舍无量心,以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以无量的与乐心、拔苦心、欢...
第四篇 五蕴非有壹 前言 「四大」说明了宇宙物质世界因缘和合的现象,然而有情众生非仅具有物理机能,还拥有心意情识,它们又是如何在缘起法则之下运作呢?佛教的「五蕴」观念,...
第一篇 惭愧忏悔壹 前言 古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没有过失固然可喜,但是有了过失能够勇改前非,更是难能可贵,所谓不美无过,美其过而能改...
第三篇 人间佛教的净土─唯心、华藏、佛光净土壹 华藏净土的特色...
第二篇 发心立愿壹 前言 我们做任何事情,一定要先订定目标,有了目标才有努力的方向;有了方向,做事才能著力。订定目标就是“立志”,在佛教称为“发心立愿”。 ...
第三篇 六度四摄壹 前言 佛法浩瀚无边,但是归纳起来总不出: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等五乘佛法。此五乘佛法是依发心、目的与方法的不同而区别。人天乘是佛陀所施设...
第三篇 三轮体空壹 三轮体空的定义 在人间生活,有许多因缘来成就我们,因此我们要以感恩惜福的心,与他人广结善缘。结缘之道,首在布施,因为布施随时随地都可以实行,即使自己...
第一篇 从人道到佛道壹 前言 佛教是以人为本的宗教,《维摩诘经》说:“菩萨随其方便,则成就众生;随成就众生,则佛土净;……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
第三篇 三千大千世界壹 前言 在佛教里,宇宙和人生,统名为世间。世间就是时间和空间的合称,过去、现在、未来等三世的时间,叫做「世」;东、西、南、北、上、下等十方的空间,...
第一篇 苦乐交集壹 人生之乐 我们常说:人生有酸甜苦辣,人生充满了悲欢离合。 追求快乐是每个人所希望的。人生有那些快乐呢?金榜题名是快乐、事业有成是快乐、妻贤子孝是快...
第二篇 食存五观壹 前言 王阳明有一首偈语说:“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从身外觅神仙。”修行本是如此,日常生活里处处有禅味,吃饭睡觉中都...
第一篇 四恩总报壹 四恩总报的意义 经云:“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在这因缘和合的世间,万事万物都有它存在的因缘条件。以人类生存的条件来说,父母生养我们,是亲情...
第五篇 回向壹 回向的意义与种类 回向是佛教极为殊胜而独特的修行法门,回向的原理就好象手持蜡炬引燃其它的蜡烛,原来的蜡烛本身的光芒不但未曾减弱,反而由于点亮其它的蜡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