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学佛网
大众学佛网
般若净土中道实相菩提论 观经四帖疏 印光大师论外道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往生论注大意
主页/ 往生论注大意/ 文章正文

《往生论注》大意(慧净法师、净宗法师)(二)

导读:盖上衍之极至、不退之风航。...

净土易行道的超越性

信佛这个法门,不只是易行道,而且是一个大乘法门。所以,昙鸾祖师在这一段文的最后,就作了一个结论,说:

此无量寿经优婆提舍,

盖上衍之极至、不退之风航。

也就是说,这一部《往生论》之尊高,「上衍」就是大乘;「极至」就是没有比这更高的;「不退之风航」,不退转法门中的一个快速法门,就是这个易行道。

同样都是大乘,法华、华严、禅宗、密宗都是大乘,我们这个易行道的净土宗也是大乘,不过我们这个净土宗易行道确实是大乘之中最高的境界。

有的人认为「其他法门或许也有不退的法门」,可是,这个不退,是缓慢前进不退转呢,还是快速前进不退转?我们这个易行道的法门,昙鸾祖师在这里解说是「不退之风航」——不退法门里面的顺风的船。顺风的船,那就又轻松又快速。

譬如说要到深圳吧,如果我们走路,不晓得要走多久,恐怕也走不到,因为中间有各种险难。可是如果有一条河,我们坐在船上,又加上是顺风,这样就不必用步行的力量,安逸地坐在船上,顺风顺水,一日千里。

所以龙树菩萨说,易行道的净土法门,就好像坐船一样——坐船很容易、很快速、又很安乐,所以叫做安乐道。

其他的法门,龙树菩萨譬喻为步行,非常的辛苦,同时,又要准备很多资粮,而且遇山要爬山,逢水要涉水,又怕有虎狼、土匪、盗贼,有被劫、杀身的危险,所以非常困难。

总之,难行道步行非常危险,而易行道坐船安全又快速。

当然,这是在古代,没有飞机的时代,如果是现在、有飞机的时代,或许会用飞机来譬喻吧。不过譬喻总归是譬喻,因为有的人会说「飞机有空难,坐船有海难」,阿弥陀佛的愿船是绝对安全的,不可能有任何灾难。

这是《往生论注》大意之一。

(二)劝他力信心

大意之二,就是在最后面,下卷结论的地方,昙鸾祖师说:

愚哉!后之学者,

闻他力可乘,当生信心,

勿自局分。

意思就是劝勉我们说:「哎呀!后来的修行人,如果听说阿弥陀佛的救度,听说这个他力的法门(他力就是指阿弥陀佛的力量,不是指其他十方诸佛),就应该生起信心,而不应该把自己局限。」

怎样局限呢?有的修行净土法门的人,来念佛了,可是对往生没有把握,认为说「我虽然念佛,但是罪业很重,烦恼很深,妄想很多,像这样恐怕不能往生吧」;或者认为「我虽然念佛,但是不能达到事一心,即使功夫成片、梦寐一如,也看不到影子,这样恐怕不能往生吧」;也有的念佛人认为「我虽然念佛,想生净土,但是念佛的时间不多,因为,为了家庭,为了事业,时间很紧,恐怕这样不能往生吧……」

其实这都是错误的,这都把自己局限起来了,都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来看,丝毫没有站在阿弥陀佛的立场来看。

阿弥陀佛要救度的众生,本来就是我们这样的生死凡夫,又是事业繁忙,又是念佛不能清净,又是烦恼业障很多。阿弥陀佛要救度的对象,正是这种众生,所以,祂没有一个条件说「你一定要烦恼淡薄,念佛能得禅定一心,甚至把事业放掉,专心念佛」,并没有这个条件、这个规定。祂是说:

十方众生,

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十方众生里面,有能出家、能修行,或许功夫能成片、烦恼能淡薄的;同时也有业障重、事业忙、念佛不能禅定一心的。阿弥陀佛对十方众生是平等救度,而且你是哪一种根性,就原原本本以这种根性来得救。

平等救度

平等救度到极乐世界以后呢,是不管会修行的出家人,还是不会修行的在家众,通通得到平等的果位——同样是无量寿,同样是无量光,同样是相貌端好,没有这个好看、那个不好看的,同样都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都是讲经说法跟阿弥陀佛一样的,没有两样啊。

有两样,是我们这些娑婆众生,各各随过去的宿业,因此今生今世各有不同。但到极乐世界之后呢,就通通与佛没有两样了。

好像地面上的水,有干净的,有肮脏的,可是到了大海,就通通离开了肮脏、清净的分别,跟大海的水同一味道、同一内容了。

前后呼应一贯宗旨

\

大意虽然有两点,其实是一点,一个思想,一个宗旨,没有两个宗旨,只不过它是前后呼应,一开始举出这个宗旨,到最后也是这个宗旨,始终不变。

「机」——救度对象包括逆谤众生

我们再来谈《往生论注》所讲到的易行道所救度的根机。

刚才约略说到阿弥陀佛所救度的是十方众生,不管会修行、不会修行,通通包含在内。

《往生论注》上卷最后的地方有「八番问答」,就是八个问答。这八个问答就是在显明易行道——净土法门,弥陀救度的对象是哪一种众生呢?就是我们这样的众生。那我们这一种众生,也就是五逆谤法都包含在内的众生。

摄外凡夫人

八个问答,第一个问答举出《无量寿经》第十七愿和第十八愿的成就文,然后昙鸾祖师作了个结论说,依照十七、十八愿以及十七、十八愿成就文来看,一切凡夫都能往生极乐世界。

凡夫有两种,一种是外凡夫,一种是内凡夫。

内凡夫就是上根利智的人,他能够不犯五戒,同时能修十善,这叫内凡夫。

那种可能犯五戒、不能修十善的人,叫外凡夫。

昙鸾祖师说,所有的外凡夫人,都能往生极乐世界,一切外凡夫人都是阿弥陀佛救度的对象。

这是第一个问答。

摄五逆人

接下来的问答,昙鸾祖师提出《观无量寿经》下下品的众生,是犯五逆的众生,犯五逆的众生也能往生极乐世界,证明一切外凡夫人都能往生极乐世界。

摄谤法人

这里只讲五逆十恶能往生,是不是谤法的众生不能往生呢?昙鸾祖师说,谤法的众生只要他回心转意——什么叫回心转意呢?就是自觉以前诽谤佛法是邪知邪见,是错误的,现在转而来信受了,那么,他同样往生极乐世界。

昙鸾祖师是在《往生论注》的下卷,观佛八种庄严功德成就的第三「庄严口业功德成就」中,说明这一个理论。

他说,众生在过去因为骄慢的缘故,所以诽谤正法。诽谤正法一定倍受种种痛苦,诽谤正法的人堕落到地狱,要被割掉舌头;即使出离地狱,到人间也会得哑巴的苦报(因为前世以嘴巴谤法,所以就得到嘴巴不能说话的果报);轮回到下下辈子,他离开哑巴的果报,会说话了,可是他说的话,不大有人相信,而且往往是受人侮辱的多,不会受人称赞,有种种痛苦的果报。

可是,如果他信受阿弥陀佛的救度,必定往生极乐世界,这一切果报当下就消除了。

以前诽谤正法,只要回心转意,照样往生极乐世界,诽谤正法的果报也就消除了。

愿往生者,皆得往生

因此,在这八番问答里面,昙鸾祖师说:

愿往生者,

皆得往生。

只要我们众生有愿往生的心,必定能够往生极乐。

昙鸾祖师在《往生论注》的「庄严妙声功德成就」中说:

若人但闻彼国土清净安乐,

克念愿生,亦得往生,即入正定聚。

此是国土名字为佛事,安可思议?

意思是说,如果有人单单听到极乐世界是个殊胜庄严、清净安乐、微妙香洁、令人向往的地方(而与「极乐」相对的是「娑婆」,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是污秽的、浊染的、罪恶的、颠倒的,让我们造罪造业、受苦受难;当他听到「极乐世界」的那个时候呢),厌离娑婆,而欣生极乐,这种心很恳切,就叫做「克念愿生」。这样的众生:

「亦得往生」:也同样能够往生极乐世界。

「即入正定聚」:还没有往生,在这个地方已经入正定聚了。

昙鸾祖师说这是:

「国土名字为佛事」:也就是「极乐世界」这个名称可以救度众生,所以说「国土名字为佛事」。

「焉可思议」:这怎么可以想像的到啊!这怎么可以用我们众生的浅智推测的到啊!

佛的境界不是我们可以想像的到的。经典说:

二乘非所测,

唯佛独明了。

阿弥陀佛的境界只有佛与佛才能推测的到。「二乘」,也就是声闻、缘觉,根本想像不到的。在《阿弥陀经》里面,十方诸佛都劝导我们说:

汝等众生,

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

阿弥陀佛的功德、威神,十方诸佛都称赞为「不可思议」,所以,我们不可以用凡夫心去怀疑、去揣测,因为这是十方诸佛所称扬赞叹的。

甚至《无量寿经》更说:

阿弥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

诸佛光明所不能及。

十方诸佛的光明与阿弥陀佛的光明不能相提并论。

什么叫光明呢?智慧的外相就是光明(本体是智慧,外相是光明)。智慧包含着慈悲,包含着救度众生的力量。那十方诸佛的光明既然不能跟阿弥陀佛相比的话,表示十方诸佛的智慧、慈悲、救度众生的力量都不如阿弥陀佛。所以,《无量寿经》异译本里就说:

诸佛中之王也,

光明中之极尊也。

也就是说,阿弥陀佛是十方诸佛中的王,祂的光明、智慧、慈悲力量是「最尊」的——「最尊」表示最高,已经没有比这个更高的了。

所以,我们今天所信的这一位佛,是诸佛中之王的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本来发愿要度十方众生,十劫以来,都伸着手等待着我们,呼唤着我们,甚至时刻在我们面前合掌,要求、拜托我们让祂救度。所以,阿弥陀佛本来就是要救度我们,我们不知道往生、甚至不想往生,祂都在要求着我们;我们一旦有了愿往生的心,岂不是必定往生!一方面我们愿往生,一方面弥陀发誓要救我们,这样因缘和合,就一定往生,所以「愿往生者,皆得往生」。